“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以主题策展的方式提示了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和表现当代现实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新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发展并不盲从欧美艺术的发展潮流,而是在开放的心态下进行自主性的选择与创造。的确,相对于上个世纪中国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的不同油画风貌和创作心态,新世纪中国油画的步履显得深沉而稳健。当代中国油画不是把还有多少形式可以翻新,还有多少技法可以试验,还有多少先锋性与前卫性可以发现作为前行的课题,而是在扎扎实实地研习欧洲油画源流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本土化探索。应该说,一批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人们视线的油画家成为新世纪中国油画的创作骨干。他们对于欧洲传统与现代油画的理解和运用比起此前的数代中国油画前辈更深入也更细微了,他们对于油画语言的认知与掌握已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文化高度。相对于当代艺术中绘画作品的扁平化与图像化,中国当代油画显现出经典高雅、雄厚朴实的品格。但是,这种审美上的经典与高雅和语言上的研习与修炼,也相对淡薄了艺术和当代中国现实社会的联系。事实上,油画艺术奇迹般地在中国重获新生,并非指中国油画对于欧洲古典与现代油画亦步亦趋的模仿与复制,而是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媒介在中国的本土化,并在油画这种中国化的过程中塑造中国油画的人文形象、表达中国当代的人文情怀,由此才能在移植中获得再生,才能从精神与文化的高度转化和创造中国油画的审美意蕴。
表现现实是油画本土化的深入途径
表现现实不仅从来都是激发油画艺术不断前行的驱动器,而且也是油画本土化的深入途径。相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英雄主义社会情结的彰显、八九十年代因理想的幻灭而流露出的苦涩与波皮的真实观照,本次展览对于新世纪以来社会现实的把捉,更多地是从日常化的生活视角将艺术主体转化为表现对象。这种主体与客体的视角转化,既没有拔高也没有贬低对于现实生活的价值判断。尊重现实社会的真实、表达平淡质朴的情感,成为当代中国油画本土意蕴的一个新的审美路标。
这个展览最引人注目的社会切入点,主要集中在对80后与90后都市青年形象与内心世界的捕捉、老龄化社会的人文关怀和都市化的乡村情感表现这三个方面。在新时期开放的政治环境中出生并在已走向富裕、开始网络普及的消费性时代成长的80后与90后,和此前经历过“文革”时代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经历与价值判断。他们淡薄了政治观念而敏锐于生活品质与消费理念,他们既着眼于职场的奋斗与打拼也懂得如何消费和享受,他们既有成长的快乐也有成长的烦恼。喻红的《天择》以人们在树枝上生活的虚幻描写,隐喻了80后与90后在消费主义时代的城市生活中那种悬置与漂浮的心理感受。画面上每一组时尚与家居生活的勾画,都试图捕捉她们在不经意之间释放的既富有幻想也具有虚妄的神情。《天择》描绘的似乎是当代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但这种悬浮式的生存感受总暗示了人们内心的某种焦虑。陈明的《今天的盛宴》,描绘了一群时尚而靓丽的都市青年女性来到城郊度过欢快轻松的假日场景。显然,职场生涯的拼搏,使她们完全淹没在喧嚣、紧张的现代城市生活之中,她们只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才能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享受片刻的自我与安逸。这种农耕时代最平凡的生活方式,却成了他们这一代人鲜有的高贵的享受,以至于成为他们“今天的盛宴”。邬大勇的《毕业餐》以深色忧郁的笔触,表现了80后青年在离校之际流露出的对于人生未来充满期待的伤感。何光的《十二点半》和霍尧的《网络时代》都细叙了职场生活的压力与疲惫——零乱的办公环境、无限延伸的网络终端,剩下的只是不辨昼夜、难分幻象与现实的网络生活。陈军的《困惑》以群体肖像的特写镜头,捕捉了在网络时代成长的青年男女不经意之间流露出的因沉湎于虚拟世界而对现实中的人物反而显得陌生的神情。而桂小虎的《勿视之三十二》以图像化的语言,揭示了在夜总会、酒吧、饭店从事色情活动的另类女性的精神心理。虽然这些色情女性因曝光而各自捂住了眼睛,但从她们过于裸露的胴体与白皙的皮肤上依然揭示出他们心灵的扭曲与虚妄。
版權所有:中國徐悲鴻畫院 專用郵箱:qwa988@126.com 法人證照
总访问量:16313391 |